玛雅人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的时间(2012年12月21日)越来越接近了,地球是否真会毁灭,又或者是新篇章的开启,众多有才导演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已经拍制了许多震撼的灾难电影,早在1938年一出《火星人入侵地球》的广播剧就曾经让世界陷入过恐慌,演员奥森·威尔斯借助逼真的音响效果和绘声绘色的表演,成功让听众信以为真,这可能就是灾难电影的始祖了。现在电影技术越加发达,足以乱真的cg技术,各种场面宏大的灾难场面,在飓风桑迪席卷美国东海岸后,一时间多张《后天》的剧照在网上被当成灾难现场流传,也让部分网友信以为真,可见电影艺术带给人们的震撼。
处了视觉冲击外,我们还需要在影片中学习的是,灾难来临之际,如何应对灾难,以及面对灾难时体现出的勇气与人性,你有牺牲自己拯救世界的觉悟么。如果你不是英雄,那么亲,你是船票买好了吗?
好了闲话不多说了,进入正题,本期专题2012世界末日好看的灾难电影。

Top1:《泰坦尼克号》1997
影片资料页:《泰坦尼克号》
全球总票房:21.85亿美元
本土票房:6.58亿美元
海外票房:15.27亿美元
灾难范围:泰坦尼克号 2000余人
受灾程度:★★
震撼场面:
从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一直到整艘船沉入海底,这接近一个小时的故事,是影片的高潮,更是这部电影的震撼场面。历数这个片段中值得记忆的闪光点的话,我们会发 现卡梅隆在这沉船的奇观化中加入了太多的人文性质的内容: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的弦乐四重奏、死到临头还在为了金钱而纠结的船员,自私的富人和无私的穷人, 以及到了最后一刻才见诸真情的杰克和露丝--恐怕,他们的故事,才是“生离死别”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吧。
动人时刻:
当泰坦尼克号消失在海平面以下,杰克和露丝重新浮出水面。杰克为 自己的女人找到了一个木质的床头,让她浮在水面之上,而自己则泡在冰冷的海水中。已经被冻得差不多的杰克向露丝深情告白。诉说他是多么幸运地得到一张船 票,并且上了这艘已经沉没的大船,并且幻想他和露丝之后儿女满堂的生活。渐渐地,渐渐地,杰克不再说话,冰冷的海水拿走了他的生命。或许,只有这般结尾的 爱情故事,才能成为经典并且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。

Top2:《独立日》1996
影片资料页:《独立日》
全球总票房:8.17亿美元
本土票房:3.06亿美元
海外票房:5.11亿美元
灾难范围:全世界 数十亿人
受灾程度:★★★★
震撼场面:
外 星人的飞船“莅临”地球,安营扎寨之后在同一时间开始对地球施行大规模的袭击行动。美国成为了受难的“重灾区”--林肯纪念堂、白宫、国会山等等政府职能 部门成为了被秒杀的对象。一瞬间,地球上最强大的美国成为了最脆弱的国家。面对着这种不知来历、坚不可摧,在某种程度上是超出了人类理解范围的对手,山姆 大叔一时也无计可施。
动人时刻:
一个偶然的机缘,主流价值观语态下的两个失败者发现了能秒杀外星 人的办法。这个办法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,而是一个简单的电脑病毒。而执行这项“死亡任务”的不是别人,正好就是那两个“屌丝”。于是,在一番夹杂着插科打 诨和真情告白的“最后一抱”之后,两个人上路了,其中那种“抛头颅,洒狗血”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,极容易感染人。

Top3:《2012》2009
影片资料页:《2012》
全球总票房:7.69亿美元
本土票房:1.66亿美元
海外票房:6.03亿美元
灾难范围:全世界 数十亿人
受灾程度:★★★★★
震撼场面:
玩 特效、玩场面的罗兰·艾默里奇在这部电影里又把整个视觉效果升了一级。无论是山崩地裂、海水倒灌;是城市坍塌,诺亚方舟这样的大场面,都被他玩弄在鼓掌之 间。整部影片最震撼的场面有两处,一处是主角们开着飞机逃离行将坍塌的山峦的场景,另一处人类和动物共同登上诺亚方舟的场景。但当真的“2012”来临, 人类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出电影中的“方舟”来呢?
动人时刻:
关键时刻,让领导先走,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。可是在这部电影中,美国总统——一个黑人,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和人民在一起,选择了牺牲自己的性命,用来保全自己的名节并履行完自己的职责。

Top4:《世界大战》2005
影片资料页:《世界大战》
全球总票房:5.91亿美元
本土票房:2.34亿美元
海外票房:3.57亿美元
灾难范围:全世界 数十亿人
受灾程度:★★★★★
震撼场面:
开 场火星人的正式登场是全片最为震撼的场面。狂风大作,闪电一个接着一个,乌云密布全城,众人还不知道这鬼天气是怎么了;这时候,地面裂开,火星的战争机器 从地底升起,人挡杀人,佛挡杀佛,又粗又红的激光射出,所到之处人类尽数化为灰烬。而汤姆·克鲁斯被主角光环所笼罩,在接下来的胜利大逃亡里,穿过无数的 街道,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,沾满一身的“骨灰”,但那外星人的激光就是射不到他身上。不过,观众倒是看得提心吊胆,大汗淋漓。
动人时刻:
这部《世界大战》虽然仍然保持着斯皮尔伯格大导演“阳光强迫症” 的特点——好心肠的一家人,身怀爱与正义,无论遭受什么灾难,面对什么危险,最后都能圆满大结局——但是,越这样,这部电影的结局才越显得动人。当男主角 这一家子经历千辛万苦,从火星人的食人机器内部虎口逃生,又在暴动人群里全身而退,最后终于在落叶飘落的街头重遇的时候,观众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了。在 灾难面前,和家人的拥抱,是显得那么的珍贵。

Top5:《绝世天劫》1998
影片资料页:《绝世天劫》
全球总票房:5.53亿美元
本土票房:2.01亿美元
海外票房:3.52亿美元
灾难范围:全世界 数十亿人
受灾程度:★★★★★
震撼场面:
在 这部电影中,“爆炸贝”的爆炸技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,因为影片中的爆炸场面非常少,少到了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片尾陨石爆炸那一个镜头。不过,在蒙太 奇的交相辉映下,这个“绝世天劫的爆炸”镜头多方位、多角度、多侧面地展示了出来。我们不仅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到了爆炸、更从外太空、NASA的监视器以及 从地球上的普通人的角度看到了这次爆炸。据说,有13家特效公司为这个整部影片效力,而这个爆炸镜头更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。
动人时刻:
虽然“爆炸贝”不擅长执导情感戏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执导情感 戏。在这部电影中,最感人的部分,就是布鲁斯·威利斯扮演的哈利,舍身拯救全人类的壮举。其实,这个男人并不是什么英雄好汉,他有些势利,也有点莽撞。可 是,在大问题面前,他却一点也不含糊。虽然没有能信守诺言回到女儿身边,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女儿认识了自己。

Top6:《后天》2004
影片资料页:《后天》
全球总票房:5.44亿美元
本土票房:1.87亿美元
海外票房:3.57亿美元
灾难范围:全世界 数十亿人
受灾程度:★★★★★
震撼场面:
全 球变暖,极地的冰川融化,大量冰山塌陷坠入海洋之中。冰山的融化,吸收了大量的热量,使得地球进入了新世纪里的冰川期。龙卷风、海啸、地震开始在全世界肆 虐。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,被摧毁。突然间,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。大水吞噬了纽约,淹没了美国,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。此 后,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,冰期时代开始了,所有的一切科技设施全部被冻上了——没有电、没有通讯、没有暖气,人们只能靠烧书来取暖。而科学家霍 尔,也只能靠一套在极地科考的装备,才能在纽约这个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里行动。
动人时刻:
亲情,是这部电影中着重表现的情感点,无论是霍尔博士的儿子山姆 只身去纽约营救自己女友的举动,还是霍尔拿起自己极地装备,走进冰河时代的纽约,营救自己儿子的壮举——这都是情感的迸发点。或许,有人会认为,霍尔博士 在那个时候不应该去救自己那个生死未卜的儿子,而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水准去营救更多的普通人。可是,这才是亲情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Top7:《龙卷风》1996
影片资料页:《龙卷风》
全球总票房:4.94亿美元
本土票房:2.42亿美元
海外票房:2.52亿美元
灾难范围:美国俄克拉荷马州
受灾程度:★★★
震撼场面:
《龙 卷风》大概是在灾难电影里最能让地球人感同身受的那一类电影,因为全球每年都有上百起因为龙卷风而造成的灾害,而在这部电影里,大概导演嫌灾难还不够刺 激,还设计了一条主角既要逃避龙卷风,又要和龙卷风近距离接触,收集科学数据的情节。于是乎,在一场意外到来的龙卷风里,主角一行开着车,既要把龙卷风的 数据给收集了,又得一路狂奔避免被吸进龙卷风里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惨淡下场。与龙卷风赛跑的小皮卡,在电影里成为全片最震撼观众的场面,看完这一段,我们 只能感叹,无论科技有多么的先进,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,人类还是显得太稚嫩了。
动人时刻:
这部电影里的主角是追逐研究龙卷风的年轻人,而这群年轻人为了科 研已经到了不要命的疯狂程度,尤其是主角的前女友乔,比男人还强悍的她一直在狂热地执着于她的测量龙卷风的仪器,几次险些丧命。而故事的感情线虽然显得俗 套,但倒也让观众受用,毕竟一边躲躲龙卷风,一边谈谈情说说爱的调调,发生在银幕上还是挺美好的。于是最后坏人因冒进而丧命,好人活了下来,终于在结尾, 两个人在喷水中湿吻,这个场面也让观众感到欣慰。一场龙卷风,换来一次美好的爱情,何乐而不为?

Top8:《哥斯拉》1998
影片资料页:《哥斯拉》
全球总票房:3.79亿美元
本土票房:1.36亿美元
海外票房:2.43亿美元
灾难范围:纽约数百万人
受灾程度:★★
震撼场面:
核 辐射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怪物,这个怪物也是因为护犊心切,而在纽约城里横冲直撞,到处制造混乱。军方人员,希望能在一条大桥上结束它的性命,便设计把哥斯 拉引到了大桥之上,然后又派出了两架战斗机朝大桥发射导弹。虽然导弹精准命中目标并且也发挥出了相应的威力,但是哥斯拉并没有因此而死亡。这一击反而激发 出了这个巨大怪物的“战斗潜力”。发怒的哥斯拉,立即展开了报复行动,它所到之处,全部化成废墟。
动人时刻:
作为人类制造出来的怪物,哥斯拉一边给人类制造麻烦,一边又在给 人类敲响警钟。影片中的确有些令人动容的桥段。但是在哥斯拉这种“人祸”面前,这样的阴阳两隔,与其说是动人,不如说是令人警醒。哥斯拉是日本小说家笔下 的一个怪物,最早象征着核武器的威力和破坏性。从1954年,被创作以来,这个怪物被改头换面地28次搬上了银幕。可以说,它不仅见证了电影技术的发展, 而且还见证了电影和社会的发展。从最初的核战隐喻,到最后的完全怪物,哥斯拉完成了自己的“历史使命”。